煤炭生产装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?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发布的国家标准《GB/T 32151.11-2018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1部分 煤炭生产企业》,涵盖化石燃料燃烧、甲烷/二氧化碳逃逸、外购电力热力等四类排放源,采用实测法与计算法结合,并通过
便携式碳排放温室气体通量分析仪监测与公式计算得出总排放量,确保数据准确合规,支撑碳达峰与碳交易需求。
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核算的法律依据是什么?我国对煤炭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已有明确国家标准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8年发布《GB/T 32151.11-2018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1部分:煤炭生产企业》,自2019年5月1日起实施,是当前最权威的技术规范。该标准由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起草,适用于所有从事原煤开采、洗选加工并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。根据生态环境部2024年全国碳市场年报,全国约有670家重点煤炭企业需按此标准报送年度排放数据,占全国工业领域总报告企业的18.3%。未按规定核算和报告的企业将面临碳配额核减或行政处罚。
煤炭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哪些具体来源?根据GB/T 32151.11-2018,煤炭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(单位:CO?当量)由以下四项构成:
★
化石燃料燃烧排放:主要来自矿区锅炉、运输车辆、柴油发电机等使用的煤炭、柴油、汽油燃烧;
★
甲烷逃逸排放(CH?):煤矿瓦斯抽采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,以及井下通风系统释放的乏风瓦斯,是最大排放源;
★
二氧化碳逃逸排放(CO?):封闭空间或地质构造中自然释放的高浓度CO?气体;
★
净购入电力和热力对应的间接排放:扣除输出电量后的净用电量乘以区域电网排放因子。
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3年统计,甲烷逃逸平均占煤炭企业总排放量的62%,远高于燃料燃烧(21%)和电力消耗(17%),凸显其核算重要性。
如何准确测量甲烷和二氧化碳逃逸排放?传统点式传感器难以捕捉大面积、动态变化的气体逸散,而现代通量监测技术可实现面源排放量化。赢润集团ERUN-QB9610S
便携式温室气体通量分析仪采用TDLAS(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)技术,具备ppb级检测能力,适合矿区复杂环境下的现场快速测量。其技术参数如下:
| 气体 |
测量范围 |
检测精度 |
| CO? |
0–2000 ppm |
<300 ppb |
| CH? |
0–100 ppm |
<10 ppb |
| N?O |
0–1000 ppm |
±2% |
| H?O |
0–60,000 ppm |
<2% |
该设备测量频率达1Hz,支持移动走航与定点通量箱法结合,已在山西、内蒙古多个大型矿井开展试点应用。中国矿业大学2023年实地测试表明,TDLAS设备相比传统催化燃烧传感器,CH?逃逸通量测算误差降低至±5%以内。
核算过程中应采用哪种数据获取方式?标准推荐优先使用“实测法”而非默认排放因子法。例如,燃料燃烧排放应基于实际消耗量和低位发热量测定值计算;电力消耗应通过电表读数获取。对于甲烷逃逸,鼓励采用连续监测系统(CMS)或定期巡检结合通量分析仪进行定量评估。生态环境部《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》明确指出,使用实测数据的企业在碳配额分配中可获得最高5%的倾斜支持。2024年试点数据显示,采用高精度仪器实测的煤矿,其排放报告偏差率平均为3.7%,显著低于仅用估算值企业的12.4%。
以上就是关于
煤炭生产装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核算的相关介绍,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中,虽目前以火电为主,但生态环境部已在《“十四五”应对气候变化规划》中明确提出,将逐步扩展至煤炭开采行业。2023年起,年产原煤120万吨以上的煤矿已被要求开展温室气体试报送。预计到2026年,所有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均需接入省级碳排放监控平台。提前部署
便携式碳排放温室气体通量分析仪与核算体系,不仅符合政策导向,更能在未来碳市场中掌握主动权。